服务热线

0898-08980898

网站公告:
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其他品种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展示 > 其他品种

投资评级 - 股票数据 - 数据中心证券之星-提炼精华 解开财富密码

发布时间:2025-09-04 18:20:32点击量:

  

投资评级 - 股票数据 - 数据中心 - 证券之星-提炼数据精华 解开财富密码

  2025年半年报业绩点评&首次覆盖报告:海外负极将放量,全面布局固态电池材料

  贝特瑞(835185) 核心观点 事件:25H1公司实现营收78.4亿元,同比+11.4%,归母净利4.8亿元,同比-2.9%,扣非净利4.3亿元,同比-19.5%;毛利率22.6%,同比+1.3pcts,净利率6.1%,同比-0.9pcts。25Q2公司实现营收44.5亿元,同/环比+26.7%/+31.1%;归母净利3亿元,同/环比+10.1%/+71.2%;毛利率22.5%,同/环比+0.9/-0.3pcts;净利率6.8%,同/环比-1.0/+1.6pcts,符合预期。 负极毛利承压,海外放量有望改善盈利。25H1公司负极材料出货26万吨司比+33%略低于行业,营收63亿同比+21%,均价2.4万元/吨同比-9%主要系市场激烈持续竞争。叠加原材料阶段性涨价,毛利率承压Q2环比下滑。印尼一期工厂持续爬坡,后续放量供应海外下游将改善整体盈利。正极方面公司出货超1万吨,受海外大客户影响产能利用率维持低位,预计微利。 财务费率同比提升,战略伙伴增资影响少数股东权益。2502公司期间费率12.6%同环比+2.6/-2.2pcts,主要系财务费用同比增长。此外,期内亿纬锂能对四川贝特瑞增资,子公司股权占比下滑至83%影响归母净利率。 锂碳负极/固态电解质等产品获进展。1)公司开发锂碳复合负极材料已获客户技术认可。2)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性能达到客户应用需求。3)氧化物电解质产品实现批量供应,获得百吨级订单,匹配电芯装机量超过1Gwh,聚合物电解质获得吨级订单。4)新开发CVD硅碳用多孔碳正式进入中试阶段。 战略定位电池材料未来整体解决方案。期内公司推出“贝安FLEX”半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及“贝安GUARD”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,硅基负极、锂碳复合负极等产品构建一站式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。此外公司发布“全链新生”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以及的首创S+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。 投资建议:我们预计公司2025-2027年营收分别为172/199/228亿元;归母净利分别为13/16/20亿元,EPS1.1、1.4、1.7元/股,对应PE23x/18x/15x。首次覆盖给予“推荐”评级。 风险提示:行业竞争加剧、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风险。

  贝特瑞(835185) 投资要点: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行业产业链如何?市场规模有多大?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行业下游为锂离子电池制造业,按用途分,主要分为动力电池、消费电子电池和储能电池。2020-2024年,全球负极材料产能由81.1万吨/年增长至354.6万吨/年,产能总量增长337%,主要产区集中在中国,其次是日本、韩国,2024年三个地区的产能分别占全球产能的96%、2.8%和1.2%。2024年,中国负极材料生产工艺主要是人造石墨,其产品占比87%,天然石墨占比12%,其他类占比1%,其他主要是中间相炭微球、硅基负极和硬炭负极等。2024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335万吨,同比增长35%,预计2025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超过400万吨。其中,2024年磷酸铁锂材料出货246万吨,同比增长49%,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近74%,领跑整个正极材料行业增长;三元材料出货65万吨,同比微增。 贝特瑞专注哪些业务?客户群及财务如何?公司深耕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、正极材料及先进新材料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应用,构建天然石墨负极、人造石墨负极、硅基负极(硅碳、硅氧和新型气相硅)、三元正极等产品矩阵,覆盖动力电池、储能电池、消费类电池三大核心领域,主要客户包括松下、三星SDI、LG化学、SKI、村田、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国轩高科、力神、亿纬锂能以及鹏辉能源等,客户遍布国内外。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2.37亿元、归母净利润93022.44万元。业务拆分来看,2024年负极材料、正极材料营收分别为1069240万元和307947万元,毛利率分别为27.76%和7.88%。 公司市场竞争格局如何?未来存在哪些看点?截至2024年底,公司累计获得授权的国内、国际专利692项,其中发明专利442项。2024年公司负极材料、正极材料的产能利用率分别达90.41%、31.00%,截至2024年年末,负极材料、正极材料在建产能分别为18.5万吨、2万吨。公司新型材料重点突破固态电池、钠离子电池及干电极技术。固态电池层面,公司发布了贝安FLEX半固态及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、硅基负极、固态电解质、锂碳复合负极等材料,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提供“高能量+高安全”材料解决方案。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渗透率约为0.2%,预测到2030年渗透率或将达10%,市场具备较好前景。贝特瑞是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领军企业,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贝特瑞以超过20%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;正极业务主要同业公司包括杉杉能源、当升科技、德方纳米、容百科技等。 盈利预测与评级:我们预计公司2025-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1.67、14.53和17.96亿元,对应PE为25.2、20.2、16.4倍。我们选取璞泰来、尚太科技、容百科技作为可比公司。公司聚焦锂电负极、正极及新型材料研发生产,通过产业链并购整合、海外基地建设及全球化布局构建产业生态。公司围绕固态电池领域发布了贝安FLEX半固态及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、硅基负极、固态电解质、锂碳复合负极等材料,全力布局固态电池解决方案业务。首次覆盖给予“增持”评级。 风险提示: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、汇率变动风险。

  北交所信息更新:固态电池材料突破引领新增长,2025H1负极销量高增33%盈利企稳

  贝特瑞(835185) 2025H1实现营收78.38亿元+11.36%,维持“增持”评级 贝特瑞公布半年报,2025H1实现营收78.38亿元,同比增长11.36%;实现归母净利润4.79亿元,同比减少2.88%。考虑到贝特瑞整体实现营收增长,正极材料毛利率提升,且新产能建设持续推进海外布局落地,我们维持盈利预测,预计2025-2027年贝特瑞实现归母净利润11.89/16.71/20.02亿元,对应EPS为1.05/1.48/1.78元,当前股价对应PE为25.6/18.2/15.2X,维持“增持”评级。 负极材料销售超26万吨同比增长32.83%,正极材料毛利率同比+5.72pct2025H1贝特瑞在负极材料实现营业收入62.79亿元,销量超过26万吨同比增长32.83%,对应的毛利率为25.59%;正极材料实现收入14.18亿元,销量超过1万吨同比增长4.30%,对应毛利率为11.70%同比+5.72pct。截至2025H1,贝特瑞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57.5万吨/年,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7.3万吨/年。海外基地方面,印尼基地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项目(一期)已建成,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项目(二期)正在建设中。公司在摩洛哥也布局了正极材料5万吨/年和负极材料6万吨/年的产能,正在稳步推进中。 全固态、半固态电池材料持续突破,硅碳产品预计2025年量产出货2025年上半年,在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,贝特瑞开发了行业内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的锂碳复合负极材料,具备低体积膨胀、长循环寿命等优势,已获客户技术认可;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品粒度达到500nm以下,其离子导率及所制备电芯的循环性能达到客户应用需求。氧化物电解质产品获得百吨级订单,匹配电芯装机量超过1GWh;聚合物电解质获得吨级订单。此外,新开发的CVD硅碳用多孔碳正式进入中试阶段。CVD硅碳产品获全球多家主流动力客户认可,预计2025年量产出货。2025年上半年正式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,推出“贝安FLEX系列”半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及“贝安GUARD系列”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,包含高镍三元正极、硅基负极、固态电解质,以及锂碳复合负极。 风险提示: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、应收账款风险。

  贝特瑞(835185) 事件。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,25年H1实现营收78.38亿元,同比+11.36%,实现归母净利润4.79亿元,同比-2.88%,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.30亿元,同比-19.53%。 Q2业绩拆分。营收和净利:公司2025Q2营收44.46亿元,同比+26.69%,环比+31.09%,归母净利润为3.02亿元,同比+10.11%,环比+71.19%,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.67亿元,同比-4.84%,环比+63.90%。毛利率:2025Q2毛利率为22.46%,同比+0.93pcts,环比-0.32pct。净利率:2025Q2净利率为8.47%,同比+0.55pct,环比+2.24pct。费用率:公司2025Q2期间费用率为12.59%,同比-2.16pcts,其中销售、管理、研发、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.40%、4.63%、4.66%、2.90%,同比变动-0.04pct、-1.16pct、-1.05pcts和+0.09pcts。 负极销量持续高增,人造石墨销量创新高。截至25年6月30日,公司已投产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产能分别为57.5万吨/年、7.3万吨/年。2025年H1,公司负极材料销量超过26万吨,同比增长32.83%,负极实现营业收入62.79亿元,同比上升21.23%,主要系公司成本管控成效显著的影响;其中人造石墨 销量超过22万吨,同比增长46.23%,创历史新高。正极材料销量超过1万吨,同比增长4.30%,正极营业收入14.18亿元,同比下降10.68%,主要系受到市场竞争激烈、产品销售价格下行的影响。 积极布局新技术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固态电池材料方面,公司已开发行业内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的锂碳复合负极材料,具备低体积膨胀、长循环寿命等优势;公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品粒度已达500nm以下,能满足客户应用需求。半固态电池材料领域,公司氧化物电解质产品获得百吨级订单,匹配电芯装机量超过 1GWh,实现固态电池产业化又一里程碑。此外,公司新开发的CVD硅碳用多孔碳也正式进入中试阶段。 投资建议:我们预计公司2025-2027年实现营收165.53、220.13和288.79亿元,同比增速分别为16.3%、33.0%和31.2%;归母净利分别为11.02、16.78和22.00亿元,同比增速分别为18.5%、52.2%和31.1%。2025年8月29日现价对应的PE分别为27、18、13倍。考虑到公司业绩走势向好,技术创新能力突出,维持“推荐”评级。 风险提示:美国政策提高贸易壁垒风险;行业竞争加剧风险;上游原材料涨幅超预期风险;应收账款回款风险;汇率变动风险

  贝特瑞(835185) 投资要点 25H1业绩略超预期。公司25H1营收78.4亿元,同比+11.4%,归母净利润4.8亿元,同比-2.9%,扣非净利润4.3亿元,同比-19.5%,毛利率22.6%,同比+1.3pct;其中25Q2营收44.5亿元,同环比+26.7%/+31.1%,归母净利润3亿元,同环比+10.1%/+71.2%,扣非净利润2.7亿元,同环比-4.8%/+63.9%,毛利率22.5%,同环比+0.9/-0.3pct。 负极单位盈利回升、海外产能投产贡献盈利弹性。25H1公司负极收入62.8亿元,出货26万吨,同比+32.83%,均价2.4万元/吨,环比持平,毛利0.6万元/吨。其中我们预计25Q2负极出货15万吨+,环增40%左右,公司现有产能57.5万吨,目前印尼一期8万吨上半年如期释放,现有产能满产满销,另有印尼二期8万吨爬坡中、摩洛哥6万吨规划中,我们预计25年出货有望达55万吨,同增30%。盈利方面,我们测算25Q2单吨净利提升至0.18万元/吨,环比提升,主要系Q2部分客户涨价落地+印尼产能释放,其中印尼25H1出货我们预计2万吨,对应单吨净利0.3万元+,贡献盈利弹性,我们预计25H2负极单位盈利稳中有升。 正极受限海外大客户需求、整体盈亏平衡。25H1公司正极收入14.2亿元,出货超1万吨,同比+4.3%,均价14万元/吨,毛利1.7万元/吨。公司现有7.3万吨产能,摩洛哥5万吨正极项目规划中。盈利方面,常州贝特瑞25H1净利润1亿元,考虑股权比例及其他正极子公司后,我们预计25H1正极业务微利。 布局固态电解质及CVD硅碳等新产品、打造第二成长曲线。固态方面,公司开发锂碳复合负极材料,具备低体积膨胀、长循环寿命等优势,已获客户技术认可,并布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,此外氧化物电解质获百吨级订单、聚合物电解质获吨级订单;硅碳方面,公司硅碳负极材料已开发第六代产品,新开发的CVD硅碳用多孔碳正式进入中试阶段。 经营性现金流转正、资本开支明显下降。公司25H1期间费用10.6亿元,同比+39%,费用率13.5%,同比+2.7pct,其中Q2期间费用5.6亿元,同环比+59.6%/+11.8%,费用率12.6%,同环比+2.6/-2.2pct;H1经营性净现金流-3.4亿元,同比-273%,其中Q2经营性现金流2.9亿元,同环比转正;H1资本开支11.4亿元,同比-38.9%;H1末存货42.4亿元,较年初+26.9%。此外公司H1资产减值损失-0.81亿元,系存货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。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:预计公司25-27年归母净利12.0/15.1/18.0亿元,与此前预期保持一致,同比+29%/+25%/+19%,对应PE为22/17/14倍,维持“买入”评级。 风险提示:行业竞争加剧,下游需求不及预期,原材料价格波动。

  贝特瑞(835185) 投资要点: 事件: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,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.37亿元,同比-43.32%;实现归母净利润9.3亿元,同比-43.76%;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.13亿元,同比-42.2%。2025年一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.92亿元同比-3.88%;实现归母净利润1.76亿元,同比-19.2%;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.63亿元,同比-35.77%。 点评: 业绩承压,负极材料销量同比增长。2024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.37亿元,同比下降43.32%,实现归母净利润9.30亿元,同比下降43.76%2024年负极材料销量突破43万吨,同比实现正增长,负极材料产品收入106.92亿元,同比下降13.04%。尽管受到价格下降影响,营收有所下滑,但销量的大幅增长以及产能的提升,显示出公司在负极材料领域的强大市场竞争力。2024年正极材料销量下滑至约2万吨,实现营收30.79亿元,同比下降74.99%,主要是报告期内行业竞争加剧、产品价格下行,前端客户订单减量所致。2024年其他品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.80%,营业成本增长105.06%,主要是本期下属子公司石墨化产量增加,石墨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较上年增加所致,毛利率下降,主要是石墨化副产品市场价格下降所致。截至2024年末,公司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57.5万吨/年,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6.3万吨/年。 25Q1业绩下降速度放缓。2025Q1,贝特瑞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.88%,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9.2%。2025Q1,公司毛利率为22.78%,同比上升1.79个百分点,环比下降2.07个百分点;净利率为6.23%,较上年同期下降0.05个百分点,较上一季度下降0.61个百分点。期间费用为3.07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加0.72万元;期间费用率为9.04%,较上年同期上升2.39个百分点。 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。2024年,公司成功推进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(一期)投产,并启动印尼二期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建设,同时,公司也在摩洛哥启动了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、年产6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,后续将根据行业发展、海外客户需求,规划其他海外市场产能布局。 研发成果不断获得市场认可。在硅基负极材料领域,公司硅碳负极材料已开发第六代产品,比容量达到2,000mAh/g以上,硅氧负极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,比容量达1,500mAh/g以上。2024年,公司新一代硅基负极产品打入国际头部客户供应链,实现了在国内外“46”系列大圆柱项目中的全面突破;CVD硅碳产品获全球多家主流动力客户认可,预计2025年批量供应。在快充负极材料领域,公司创新推出T石墨负极产品,兼具6C快充能力、超长循环寿命及高低温性能优势,已向客户送样并获得客户高度认可。在氢能与钠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公司自研燃料电池扩散层、催化层多款关键材料,并已成功实现在氢燃料电池膜电极上的商业化应用;公司新推出的BNS-O3B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,比容量可达150mAh/g,压实密度大于3.4g/cc,材料性能与稳定性显著提升。 投资建议:预计公司2025-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.11元和1.36元,对应PE分别为18倍和15倍,维持公司“增持”评级。 风险提示:行业竞争加剧,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。

  北交所信息更新:2024全年负极材料销量突破43万吨,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

  贝特瑞(835185) 2024年报公布全年营收142.37亿元归母净利润9.30亿元,维持“增持”评级 贝特瑞公布2024年报,全年实现营收142.37亿元-43.32%;归母净利润9.30亿元-43.76%。其中,正极材料实现营收30.79亿元,毛利率7.88%(-2.27pct);负极材料营收106.92亿元,毛利率27.76%(+3.40pct)。我们维持2025-2026、并增加2027盈利预测,预计贝特瑞在2025-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.89/16.71/20.02亿元,对应EPS为1.05/1.48/1.78元,当前股价对应PE为19.3/13.7/11.4X。考虑到2024全年行业竞争加剧、贝特瑞负极材料受价格下降压力,但产能方面持续扩张并布局海外,我们维持“增持”评级。 全年负极材料销量突破43万吨,印尼及摩洛哥海外产能建设持续推进 2024全年贝特瑞负极材料销量同比增长,突破43万吨,正极材料销量约2万吨。截至2024年末贝特瑞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57.5万吨/年,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6.3万吨/年。同时积极布局海外产能基地,2024年内成功推进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(一期)投产,并启动印尼二期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建设,同时,贝特瑞也在摩洛哥启动了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、年产6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。 2024负极材料产销量持续增长,整体供需结构有望得到改善 据鑫椤资讯统计,2024年全球负极材料产量216.73万吨+23%,中国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8.5%,全球销售量208.73万吨,其中中国占比高达98.4%。全球负极材料行业集中度高,CR3占比达49.7%。2024年,负极材料供给端仍处偏过剩状态,价格受成本端和短期需求波动的影响维持低位运行,但在新能车渗透率提升以及储能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推动下,负极材料市场呈现出周期底部反弹的迹象,供需结构得到改善。正极材料方面,据EVTank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达329.2万吨,同比增长32.9%,其中三元材料出货量64.3万吨,同比下滑3.2%。 风险提示: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、应收账款风险。

  贝特瑞(835185) 投资要点 Q4业绩符合市场预期。公司24年营收142.4亿元,同-43.3%,归母净利润9.3亿元,同-43.8%,毛利率23%,同5.4pct,公司归母净利略超业绩快报,符合市场预期;其中24Q4营收39.7亿元,同环比-17.5%/22.8%,归母净利润2.6亿元,同环比-10.5%/45%,毛利率24.9%,同环比2.6/0.3pct。 24Q4负极单位盈利微增、我们预计25年可维持0.2万/吨。24年公司负极收入107亿元,出货43万吨,对应均价2.8万元/吨(含税),下半年均价2.7万/吨,环比下滑5%左右。其中我们预计24Q4负极出货12.5万吨左右,环增15%+。截止24年年底公司有产能57.5万吨,印尼一期8万吨产能已投产,另有二期8万吨、摩洛哥6万吨规划中,未来海外出货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,我们预计25年出货有望达50-55万吨,同比20%左右增长。盈利方面,我们预计24Q4海外出货占比提升至50%,对应24Q4单吨净利预计提升至0.25万/吨,25年原材料涨价对公司影响相对可控,我们预计25年负极单吨盈利可维持0.2万元左右。 正极受限于海外大客户需求、硅基负极等新产品逐步释放。24年公司正极收入31亿元,出货2万吨,对应均价17万元/吨(含税),其中24Q4出货我们预计0.5万吨左右,环比持平微增,正极24年同比下降50%主要系配套大客户SKon需求较弱。截止24年年底公司有6.3万吨产能,摩洛哥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已开工,待新客户开发后我们预计可恢复出货增长。盈利方面,我们预计24全年正极业务盈亏平衡,25年预计维持。固态方面,公司率先建立干法与湿法工艺并行的固态电解质产线,年产能突破百吨级,并已实现出货;硅碳方面,公司硅碳负极材料已开发第六代产品,新一代硅基负极产品打入国际头部客户;CVD硅碳获全球多家主流动力客户认可,公司预计25年批量供应。 经营性现金流亮眼、存货小幅增长。公司24年期间费用18.2亿元,同-9.8%,费用率12.8%,同4.8pct,其中Q4期间费用5.5亿元,同环比-0.3%/9.5%,费用率14%,同环比2.4/-1.7pct;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12.5亿元,同-76.2%,其中Q4经营性现金流8.5亿元,环比高增;24年资本开支34.4亿元,同40.7%,24年末存货33.4亿元,较年初29.6%。此外公司Q4投资收益1.3亿,系本期对某联营企业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利得,并且Q4新增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.5亿。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:考虑原材料涨价压力,下修公司25-27年归母净利12/15/18亿元(原25-26年预期16/20亿元),同比+30%/+25%/+19%,对应PE为19/15/13倍,维持“买入”评级。 风险提示:下游需求不及预期,原材料价格波动,市场竞争加剧。

  贝特瑞(835185) 事件。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,全年实现营收142.37亿元,同比-43.32%,实现归母净利润9.30亿元,同比-43.76%,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.13亿元,同比-42.20%。 Q4业绩拆分。营收和净利:公司2024Q4营收39.68亿元,同比-17.50%,环比+22.78%,归母净利润为2.59亿元,同比-10.47%,环比+44.99%,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.34亿元,同比-17.26%,环比+61.78%。毛利率:2024Q4毛利率为24.85%,同比+2.55pcts,环比+0.28pct。净利率:2024Q4净利率为6.84%,同比+0.02pct,环比+1.40pct。 负极销量稳步增长。2024年,公司负极材料销量达到43.78万吨,同比增长20.97%,负极营业收入106.92亿元,同比下降13.04%,主要系负极材料受到价格下降影响;正极材料销量1.98万吨,同比下降51.71%,正极营业收入30.79亿元,主要系受到终端客户价量齐跌的影响。 海外基地加速布局,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。公司以印尼、摩洛哥项目为战略支点,强化新能源材料全球供应链韧性,构建国际市场竞争优势。2024年,公司成功推进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(一期)投产,并启动印尼二期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建设,同时,公司也在摩洛哥启动了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、年产6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,后续将根据行业发展、海外客户需求,规划其他海外市场产能布局。 积极布局新技术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固态电池方面,公司率先建立了干法与湿法工艺并行的固态电解质产线,年产能突破百吨级并已实现出货;硅基负极方面,公司硅碳负极材料已开发第六代产品,比容量达到2,000mAh/g以上,硅氧负极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,比容量达1,500mAh/g以上;钠电池方面,公司新推出的BNS-O3B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,比容量可达150mAh/g,压实密度大于3.4g/cc,材料性能与稳定性显著提升。 投资建议:我们预计公司2025-2027年实现营收145,37、206.83和271.61亿元,同比增速分别为2.1%、42.3%和31.3%;归母净利分别为11.97、14.88和18.64亿元,同比增速分别为28.6%、24.3%和25.3%。2025年4月16日现价对应的PE分别为19、15、12倍。考虑到公司海内外产能规模扩张,未来业务多曲线成长明确,维持“推荐”评级。 风险提示:行业竞争加剧风险;上游原材料涨幅超预期风险;新产能建设及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;应收账款回款风险;汇率变动风险。

  北交所信息更新:硅碳负极进入头部客户、亿纬锂能增资子公司,预计2024归母净利润9.06亿元

  贝特瑞(835185) 业绩快报公布,预计2024实现归母净利润9.06亿元维持“增持”评级 贝特瑞公布业绩快报,预计2024全年营收142.37亿元同比下降43.32%,归母净利润9.06亿元同比下降45.23%。2024全年行业竞争加剧、贝特瑞负极材料受价格下降压力,正极材料受终端市场影响销量下降。参考业绩快报我们下调2024、并维持2025-2026业绩预告,预计2024-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.06/11.89/16.71亿元(原值10.27/11.89/16.71),对应EPS为0.80/1.05/1.48元,当前股价对应PE为29.8/22.8/16.2X。考虑到贝特瑞硅碳负极方面布局突破,同时海外产能持续布局,我们维持“增持”评级。 硅碳负极突破进入头部客户供应链,亿纬锂能对子公司增资金额调至1亿元贝特瑞新一代硅基负极产品已于2024年成功导入国际头部客户供应链,实现了在国内外“46”系列大圆柱项目中的全面突破。2024年底,贝特瑞联合攻关的“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”项目更是荣获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。公司与亿纬锂能共同对子公司贝特瑞(四川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,并计划通过四川贝特瑞建设形成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。2024年11月公告亿纬锂能拟将增资金额调整为10,000万元。 贝特瑞稳居国内负极材料第一,硅碳负极已建成5000吨/年产线 EVTank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11.5万吨,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5.9%。贝特瑞以超过20%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。贝特瑞是国内最早量产硅基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,出货量行业领先,其中硅碳负极材料已经开发至第五代产品,比容量2,000mAh/g以上,硅氧负极材料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的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,比容量达到1,500mAh/g以上;截至2023年末,硅基负极材料产能5,000吨/年,出货量行业领先。 风险提示: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、应收账款风险。